閱讀詳情

國際反欺诈組織 2025-05-22

Instagram 廣告下單後遭斷聯,追回貨款

案例類型:社群平台購物詐騙/無實體電商

受害人身份:台北市自由接案設計師(化名:林小姐)

追回金額:新台幣 68.000 元

處理時間:約 2 個月

精美廣告吸引下單,卻陷入斷聯風險

2024 年 6 月,林小姐在 Instagram 上看到一則由知名美妝 KOL 分享的廣告貼文,標榜限量海外代購香氛與護膚品,全站免運、下單即送試用包。貼文中展示大量開箱照與買家好評,加上設計感強烈的品牌頁面,讓她深信這是一家新興的精品電商品牌。

點入廣告連結後,她進入一個設計精美的網站,提供 LINE 加好友進一步溝通與付款。對方自稱為「官方客服小編」,態度親切且回應迅速,協助林小姐下單三款進口香氛,金額共計新台幣 68.000 元。付款方式為台灣銀行帳戶轉帳,對方亦提供電子訂單編號與預計配送時間。

然而,一週後林小姐發現遲遲未收到包裹,再度聯繫客服 LINE 時,發現帳號已遭封鎖。她登入原網站,也已跳轉至錯誤頁面,Instagram 上的廣告貼文與帳號也在幾天內消失。

驚覺受騙後,林小姐向警方報案,但因涉案金額未達高額,加上對方使用虛擬帳戶與假資料,案件進展有限。經友人介紹,她聯繫我們的反詐支援團隊,希望尋求法律協助追回款項。

專業團隊迅速分析詐騙模式

經過初步資料蒐集與審查,我們判定該案件屬於典型「社群廣告型假電商詐騙」,主要特徵包括:

網站未登記實體公司或工商憑證

廣告帳號為短期操作,常於短時間內刪除、改名

收款帳戶雖為本地銀行開立,實為假人頭帳戶

LINE 客服非實名註冊,常切換 IP 與設備操作

我們的數位取證團隊從林小姐的交易記錄、Instagram 廣告截圖、對話紀錄與轉帳水單進行交叉分析,追查資金流向及廣告投放來源。

其中,轉帳資料顯示收款帳號由台中某人頭開設,銀行資料與案件報案號碼交叉比對後,我們向該銀行提交法律聲明與凍結申請,主張該帳戶涉及詐騙洗錢。

另一方面,我們分析 Instagram 廣告的 Meta 廣告編號與來源,透過廣告主頁的備份快照與投放路徑,找到曾與該廣告互動的代理商網頁與中間跳轉平台,並提交調查報告予警方協助串聯跨平台詐騙行為。

成功凍結資金並協調賠償

在掌握關鍵事證後,我們正式發函至該人頭帳戶所屬銀行,並提供警方報案證明、受害人轉帳紀錄及詐騙模式分析報告。銀行在內部稽核審查後,確認該帳戶於短時間內接收數筆相似模式款項,啟動風控機制凍結帳戶資金。

經協商與銀行法律部門溝通後,我們成功協助林小姐提出民事訴訟申請,並經簡易調解程序,法院核准對帳戶內剩餘餘額(約 68.000 元)進行返還。

全案從林小姐首次聯繫我們至資金返還,共歷時約 2 個月。期間我們亦協助她將 Instagram 假帳號與詐騙網頁列入 Meta 舉報與黑名單,同時協助她提升個人網購安全意識。

案例啟示與防詐建議

社群平台詐騙日趨猖獗,假冒品牌、限時優惠與假開箱分享等手法層出不窮。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消費者,也可能因為精緻包裝與熟練話術而誤信。

想要與律師交談嗎?

即使您不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,我們也很樂意聽取您的擔憂。
沒有推銷,沒有附加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