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類型:海外不動產投資詐騙
受害人身份:馬來西亞雪蘭莪五口之家(化名:陳先生一家)
追回金額:等值約新台幣 290 萬元(佔總損失 85%)
處理時間:約 4 個月
看似合法的房產投資,竟是層層陷阱
2024 年初,陳先生一家準備為退休生活做打算,透過地產中介介紹接觸到一家位於泰國芭達雅的高級海景公寓項目。該項目宣稱由知名泰國建設公司承建,並與國際地產平台合作,不僅提供永久產權,還保證未來五年每年 6% 的租金回報。
在業務員安排的線上說明會中,項目文件齊全、樣品屋影片精美,甚至還展示了當地政府核准的施工執照影本與「地政局認可證明」。陳先生一家深信不疑,於是與對方簽署了購屋協議書,並先後匯出三筆款項共計約 1.020.000 馬幣(約新台幣 340 萬元),作為預售付款與代辦費用。
然而,在付款完成兩個月後,陳先生多次聯繫該中介與房產公司,皆無人回覆。網站突然下架,WhatsApp 群組亦無任何更新。他委託當地朋友前往建案現場察看,發現實際上工地荒蕪、無施工進度,才驚覺受騙。
尋求法律支援,啟動跨境調查
在徬徨無助之際,陳先生透過熟人介紹,聯繫我們的跨國法律支援團隊。我們在初步審核資料後,判斷此案屬於「境外房地產高回報詐騙」,具有以下明顯特徵:
房產開發商與中介公司均未在泰國政府正式登記
使用虛構的施工計畫與偽造文件建立信任感
利用中文及英文廣告廣泛投放至東南亞華人社群
受款帳戶非公司名義,而為第三方私人帳戶
為確保追回資金的可能性,我們立刻與泰國當地的合作律所啟動行動,並由內部數位鑑識團隊分析網站歷史紀錄、收款憑證與聯絡紀錄。
關鍵突破:資金流向與公司登記資料
在短時間內,我們掌握到以下三項重要線索:
網站與客服 IP 來源來自泰國境外,使用匿名託管服務
收款帳戶為設立於新加坡的個人帳戶,疑似詐騙集團帳戶
建設公司登記資料造假,實際公司於 2021 年即已註銷
我們隨即發函至新加坡當地銀行,要求凍結可疑帳戶內尚未轉出的資金,並提交完整案件報告給泰國地產監理單位與馬來西亞警方同步立案。透過雙邊司法合作,我們協調三地律師進行法律協商與民事求償。
成功追回大部分款項,並協助未來防詐
在約 4 個月的跨境交涉與資料往返後,我們收到來自新加坡金融機構的回函,同意返還帳戶內剩餘資金約等值新台幣 290 萬元。這筆金額約佔原始損失的 85%,為陳先生一家挽回了大多數資金,免於更大損失。
我們同時協助陳先生向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報告此案,避免其他國人陷入同樣陷阱,並提供一份《海外房產投資安全須知》,包括以下防範建議:
永遠核對海外開發商的 政府登記證明 與 建築執照正本
謹慎查核中介身分,不輕信保證收益的承諾
儘量透過正式 escrow 受託帳戶付款,避免將款項直接轉至私人帳戶
遇疑問即時尋求律師審核合同與付款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