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害人身份: 香港自由工作者(化名:陳小姐)
追回金額: 港幣 85.000
處理時間: 約 6 週
突如其來的刷卡通知
2024 年初的一個週末,陳小姐如常在家中休息,卻突然收到來自信用卡公司的簡訊通知,顯示她的卡片在泰國曼谷某電子產品網站上進行了高額交易,共計 3 筆消費,總額超過港幣 85.000 元。
這些交易她從未授權,當時她的實體卡片還完好地放在家中抽屜裡。意識到可能遭遇盜刷後,陳小姐立即致電銀行凍結卡片,同時報警備案。雖然信用卡公司聲稱會展開調查,但她始終感覺自己需要更專業的幫助,便聯繫了我們的法律支援團隊。
初步調查:還原犯罪手法
我們迅速展開資料蒐集與風險評估,發現這是一宗典型的跨國信用卡資料外洩案件,手法如下:
資料外洩來源:
陳小姐曾在一個不具備 HTTPS 安全憑證的小型網站上填寫信用卡資訊購買文具。該站極可能遭駭客入侵,信用卡號、有效期與 CVV 安全碼均被竊取。
代購平台洗錢:
盜刷行為透過第三方平台進行支付,再將商品轉賣至其他地區,從而掩蓋資金流向。
IP 地址與行蹤追蹤:
根據我們技術團隊的協助,部分付款請求的 IP 來源自越南與馬來西亞,疑似為詐騙集團運營的自動化程序。
法律途徑與交涉
我們協助陳小姐從三個方向展開追回與責任追究:
1. 與銀行交涉索償
我們引用《香港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》及相關消費者保障法律,向銀行提交正式法律聲明,表明交易在無卡實體情況下進行,屬高風險類別,銀行應於事前設立更多風控措施。
在多輪協商後,銀行同意進行內部調查,最終承認盜刷交易並非持卡人責任,將款項全額退還至卡戶。
2. 監管機構通報
我們亦代為向金管局與消費者委員會通報此案,以促進對類似詐騙事件的警覺性提升,並提醒大眾網購需確認交易網站具備資料保護機制。
3. 媒體教育與防詐宣導
案件結束後,陳小姐願意匿名接受訪問,分享她的經歷,警示他人不要輕易在陌生網站輸入完整信用卡資訊。
成功追回與後續防護
在我們的協助下,陳小姐成功追回全部被盜刷的款項,並由我們協助重新申請安全等級更高的信用卡。同時,她也接受免費的資訊安全諮詢,學會:
使用虛擬信用卡號碼進行網購
安裝瀏覽器安全插件,檢測釣魚網站
設定消費即時通知功能,監控每一筆交易